Facebook Pixel
訂閱
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,立即登入

為您推薦

加入會員獨享優惠

誰最用心辦學?《遠見》獨家4大指標,帶你嚴選理想「科大」!

謝明彧
user

謝明彧

2021-05-10

瀏覽數 92,300+

龍華科大透過產學合作推動研究,形成企業、老師、學生三贏的正向循環。陳之俊攝
龍華科大透過產學合作推動研究,形成企業、老師、學生三贏的正向循環。陳之俊攝

「私校退場」成為近年高教熱門議題,技職更是退場重災區,許多學生和家長深怕選到「沉船大學」。私校轉型退場條例草案規定,全校學生數若低於3000人、連續兩年註冊率未達60%,就列為退場或轉型專案輔導學校,也讓「註冊率」和「學生數」,被視為一所大學是否存活的「淹水線」指標。

然而,大多數學生和家長在選填志願時,要的絕對不只是「這所學校不會倒」,更期待「學校願意投資學習資源、老師願意提升教學品質」。

哪四大指標,代表學校用心對待學生?

如果說「註冊率」「學生數」只是判斷一所學校會不會倒的「基本門檻」,那是否又有哪些「積極指標」,可以看出一所學校真的用心對學生好?

《遠見》採訪多位前段班公私立科大校長、副校長、教務長,請他們分享心目中「辦學好校的積極指標」,精選四大多數人沒注意、不知道的教育部公開資料,以及外界難以取得的國際資料庫,由遠見調查中心撈取並分析,找出對應前十名科大,提供學生與家長更精準找到用心提供資源、努力精進教學的理想學校。

關鍵指標1〉教學面:是否積極推促老師提高教學能力?

指標: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件數 
說明:教育部自107年度起推動「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」,補助老師透過課程設計、教材教法、引入教具、科技媒體運用等方式,實踐並檢證成效,以科學化方法研究教學是否有改善之處。

多媒體教材、線上資源、實做課程,當各種教育創新不斷翻轉教學現場,很多人深怕自己遇到的老師,教學還是停留在「過去式」。

為推促大學老師升級自己的教學品質,教育部從107年開始推動的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」,鼓勵老師以自己的教學現場作為研究主題,採用新進教學理論、數位教材等教育創新,研究學生學習成效是否發生轉變,以科學化的「論文研究」模式去推動老師看見教學盲點,嘗試教學創新。

一校拿到此一教育部計畫的件數愈多,代表該校愈多老師認真看待自己的教學品質,有機會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內容。

謝明彧整理

謝明彧整理

關鍵指標2〉競賽面:是否認真協助學生參與校外表現?

指標:在學學生參與競賽、論文出版成效 
說明:學生以學校名義參加校外競賽、學生論文、展演活動、出席國際會議的人次。人次數愈高,意味學校愈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校外競賽、表現學習成果。

技職學生參與各種技能競賽,不只是展現技術能力、和各校高手切磋,更是鍛鍊自信的重要方式。如果成為國手、拿下獎牌,更替未來就業、進修拿到好門票。

然而,各種校外參賽、發表,除了學生本身能力和意願外,學校是否提供相關培訓與資源,也是關鍵之一。培訓需要老師額外付出心力、學校提供場地,採買各種耗材也需要經費;參賽的交通、食宿也都是成本,學校願意支持,學生才更有機會透過比賽提升自我。

尤其是私校,在經費有限下,還願意投注資源力推學生前進各種校外競賽、校際展演、國際研討會,等於給學生更多被看見的機會。如果你是對自己能力有期許、希望可以成為選手,甚至是國手的學生,想找願意投資學生登上競賽舞台的學校,這是一個重要參考。

謝明彧整理

謝明彧整理

4小時線上課程|最具說服力簡報+高質感簡報生成教學|獨家2合1智慧AI簡報術

關鍵指標3〉產學面:老師是否能連結第一線企業實務?

指標:每師平均產學收入
說明:專任老師承接企業、政府或其他單位的產學合作計畫經費。收入愈高,表示該校老師接到愈多產學合作案。

技職教育培育產業應用人才最常見、也最實際的作法,就是「產學合作」。產業提出問題,學校幫忙解題,攜手培育對應技術人才,讓學生所學真的有用,在校時就鋪好前進企業的道路;同時,老師也能知悉業界第一線的發展,進而教授學生最新的產業知識。

然而,產學合作案,不只是學校挑選企業,企業在選擇合作對象時,也會挑選老師。一校老師若能承接到更高金額的產學案,代表企業也肯定老師的能力、學生的素質,願意投入更多資源和這所學校一起合作。

為了消除學校規模之間的差異,《遠見》特別選擇「每師平均產學收入」作為指標,觀察哪所學校的老師,能獲得企業願意投入更多資源來彼此合作,也意味老師能力和技術更受到業界的肯定。

謝明彧整理

謝明彧整理

關鍵指標4〉看研發:老師研究是否接軌最新業界技術?

指標:FWCI 領域權重引用影響指數
說明:FWCI指相同學科領域、同出版年與同文獻類型做比較,而得出來的標準化平均引用次數,若該校的FWCI為1.15,代表該校的引用影響力比全球平均高出115%。得分愈高,表示研究的「質」愈好。

這是一個國際學術界熟悉,但一般大眾很少聽過的指標,《遠見》與國際最重要、學校使用最廣的學術資料庫Scopus合作,取得此一指標。分數愈高,表示該校老師所做研究的影響力愈大、更受到領域中專家重視。

很多人以為研究做得好的科大,一定是國立科大。但拔得頭籌的,是私立的龍華科大,甚至勝過台科、北科。

有些科大認為,科大重實務,研究只是其次。但龍華科大學術副校長陳逸謙指出,研究分為「基礎型研究」和「應用型研究」,前者是一般大學常見的實驗室科研,做的是「20年後的潛力科學」;後者則是科技大學透過產學合作,幫企業「解決兩年內的實際問題」,完成後,把過程寫成研究報告或論文發表,除了做為老師本人的升等論文,也嘉惠其他面臨相同困境的企業。

「龍華做研究,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,而是優質產學合作的成果,」陳逸謙分析,龍華位於新北桃園交界,鄰近大量PCB(印刷電路板)產業聚落,半導體的IC設計、晶圓製造大廠,如台積電、聯發科,要的是台成清交高端研發人才;但晶片做出來後,怎麼有效率的嵌進電路版上,成為實際產品並發揮效用,就是龍華科大的強項。

科技發展步調極快,業界面臨技術和產品升級問題,都需要學校來幫忙解題。與科大的產學合作,正是這些企業跨過難關的最佳方式。一所不重視研究的科大,是根本難以找到好的產學合作案。

而當老師接了產學、完成解題、寫成論文,也就等於更新了最新產業第一線知識,才能教導學生學到當今現場需要的技術,未來學生就業選擇和薪資上,都會大上更多。

可以說,產學與研究互為表裡,透過產學推動研究,再由研究回饋產學,形成企業、老師、學生三贏的正向循環,正是龍華近年在企業最愛科大評價高漲的重要原因。謝明彧整理

謝明彧整理

延伸閱讀

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
數位專題

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

當AI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趕上人類的腳步,掀起一波職涯新革命,我們必須思考:大學學什麼對未來工作才加分?作為多數學子邁向職場前的最後一哩路,高等教育有責任培養學子的競爭力,一起剖析未來人才關鍵實力。

請往下繼續閱讀

登入網站會員

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